探妙医点

当前位置: 首页 整形问答 

正常咬肌是什么样子的

时间:2023-09-11 13:00:45 2235浏览 编辑: 来源网络

正常情况下,咬肌位于双侧面颊部,局部皮肤外观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咬肌在面部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位于下颔角处。在放松状态下,正常的咬肌是难以观察到的,只有在咬紧牙关或进食时,才会凸起。咬肌是造成脸部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常常认为自己的脸大是因为咬肌肥大。

咬肌的两个角度

1. 咬下颌角位置

咬肌主要分为两个角度来考虑。在咬下颔角这个位置,当人们用力咬牙时,咬肌会变得更加明显,能够触摸到它的凸起部分。但是平时放松状态下,咬肌应该是隐约可见的,而不是突出的。

2. 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

人体的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因此,咬肌肥大的发生一般与个人的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果经常咬硬物或者咀嚼过度,咬肌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并变得更加发达。

影响咬肌大小的因素

1. 个人饮食习惯和咀嚼力量

咀嚼力量强大且经常咀嚼的人,咬肌的发达程度会更高。此外,摄入大量坚硬食物也会导致咬肌肥大。

2. 颌骨大小和形态

颌骨大小和形态也会影响咬肌的大小。如果颌骨较大,咬肌在其附着面积较大,可能会更加发达。相反,颌骨较小的人咬肌较小。

削骨手术对咬肌的影响

削骨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整形手术,通过减小颅骨的大小,使脸部看起来更小。在削骨手术中,咬肌本身会因为骨骼附着面积的减小而出现萎缩。根据研究,手术后半年内,咬肌的大小可以萎缩将近5.2%,这使得面部看起来比手术之前更小。

咬肌的解剖结构

咬肌也被称为腮腺咬肌,其解剖结构如下所示:

1. 皮肤

2. 皮下组织

3. 腮腺咬肌筋膜

4. 腮腺

腮腺神经从腮腺后内面进入腮腺,由后向前越过上、下行走的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浅面。通常在下颌支的后方,分为颞面干与颈面干,颞面干较粗。

正常情况下,咬肌位于面部的双侧颊部,在放松状态下很难观察到。咬肌大小一般受个人的饮食习惯、咀嚼力量和颌骨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削骨手术后,咬肌会因为骨骼附着面积减小而萎缩。了解正常咬肌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相关症状的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转载稿或来自网友上传,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和承诺。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